(記者 朱 紅 見習(xí)記者 黨夢琦)今年80歲的張全喜和76歲的朱鳳琴夫婦,家住市區(qū)黃河路技校家屬院,如今家里四世同堂,日子過得和和美美。老兩口說,現(xiàn)在幸福的日子,要?dú)w功于孩子們的孝順。10月9日,記者進(jìn)行了采訪。
家庭歡樂多
當(dāng)記者來到張全喜家時,看見張全喜一邊看著電視,一邊享受著53歲的大女兒張紅為他按摩。
張全喜坐在客廳北側(cè)的單人沙發(fā)上,張紅搬了個小板凳坐在一旁,張全喜將腿放在張紅的腿上,張紅把一些按摩膏推在父親腿上,慢慢地按摩。
“腳疼不疼”“舒服不舒服”……按摩時,張紅不時地詢問父親的感受。
“這些他都習(xí)慣了,每次只要大女兒一來,就會給她父親按摩。”朱鳳琴在一旁告訴記者,這個場景在他們家很常見。
朱鳳琴告訴記者,她喜歡沒事出去逛逛,為此張紅特意買了一個電動三輪車,只要天氣晴好,就會帶著她去市區(qū)的老街道或河邊看看。每到假期時,孩子們就還帶著老兩口出去旅游。“漯河周邊的城市,我們基本上都去過了,今年3月,我們還一起去了趟泰國。”朱鳳琴說。
“大兒子每周至少回來三次,給我們做飯、陪我們聊天。還有外孫媳婦,經(jīng)常掂著好吃的過來,這種歡樂,說也說不完。”說起家里小輩們的孝心,朱鳳琴和張全喜滿臉笑意。
孝道代代傳
張紅告訴記者,她和弟弟妹妹這么孝順,都是受到自己父母的影響。“從小看著父母是怎樣孝順爺爺奶奶的,不用特意教,潛移默化地就會了。”張紅說。
1963年,朱鳳琴和張全喜結(jié)婚,當(dāng)時公公由于身體原因,進(jìn)行了膀胱造瘺。傷口的消毒、換藥工作都是朱鳳琴負(fù)責(zé),并且還要每周帶著他到鄭州換一次藥。
這一照顧就是幾十年,朱鳳琴從來沒有喊過一聲苦,沒有厭煩過一次。
“我記得以前爺爺生病,需要喝中藥,每次媽媽都提前準(zhǔn)備好一塊糖,中藥一喝完,就把糖放到爺爺嘴里。”張紅說。“父母除了每天給爺爺奶奶做可口的飯菜,還經(jīng)常給他們洗澡、剪指甲,他們都以這些實(shí)際行動影響著我和弟弟妹妹。”
“父母辛苦了一輩子,孝敬老人是為人子女最起碼的標(biāo)準(zhǔn)。”朱鳳琴說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,在張全喜和朱鳳琴的言傳身教下,他的4個兒女都非常孝順,就連只有2歲的重孫,都懂得要照顧長輩,每次拿到吃的就會說“太太先吃。”
如今,張紅和弟弟妹妹都已成家,張紅的妹妹張艷定居山東,對自己的公婆也是非常孝順。
“她婆婆經(jīng)常給我打電話說:‘親家,我比你有福呀,張艷又給我做好吃的了……’看到女兒這么孝順?biāo)牌?,我也很滿意,做媳婦的就是要對長輩一視同仁,把婆婆當(dāng)做自己的母親。”朱鳳琴說。
“雖然我父母已年過古稀,但只要98歲的姥姥來這邊住,他們就忘記了自己也到了該被人照顧的年紀(jì),仍然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姥姥,這是讓我們子女們最佩服的,以后我還要向他們學(xué)習(xí)。”張紅說。
責(zé)任編輯:黃曉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