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 王 培 楊 旭)從上百戶貧困戶減少到如今的9戶,3年時間發(fā)生如此巨變,臨潁縣大郭鎮(zhèn)社西村到底經(jīng)歷了什么?帶著疑問,日前,記者走進社西村一探究竟。
推開村民江開蕊家的大門,忙碌了一上午的她正為孩子準備午飯。白菜炒豆腐、番茄炒雞蛋,不一會兒,香噴噴的午飯就上桌了。雖然只是簡單的兩道菜,但是對江開蕊來說已是莫大的幸福。
江開蕊告訴記者,自己多年前便患有尿毒癥,一家三口因此深陷貧困,直到村里開展扶貧工作才有轉(zhuǎn)機。“生病的時候,村支書跑上跑下幫我多報銷點錢,這病到2016年年底才穩(wěn)住。”江開蕊說,“村支書看我身體沒啥大礙,就幫我安排了現(xiàn)在的工作,在鎮(zhèn)農(nóng)辦錄入信息,每月能有2000多塊錢收入,還不耽誤照顧孩子。”
丈夫在外打工,夫妻兩人都有穩(wěn)定收入,江開蕊一家已經(jīng)走出陰霾,于2018年年初脫貧。而她最感謝的人就是村支書呂學軍,沒有他的默默付出,便沒有如今的幸福生活。
和江開蕊家的情況類似,貧困戶陳愛榮也是因病致貧。2016年,丈夫因癌癥離世。禍不單行,2017年,陳愛榮因腦瘤入院,花費20多萬元。突如其來的兩場大病幾乎摧毀了這個家庭。幸運的是,他們還有黨和政府的關懷。村領導班子落實扶貧政策,提高報銷比率。陳愛榮病愈出院后,一直照顧她的兒子、兒媳才能騰出手打工。隨后,村支書呂學軍聯(lián)系了鄭州、許昌的兩家企業(yè),讓兩人外出打工。采訪中,提起呂學軍,陳愛榮激動不已,握住記者的手連說數(shù)句謝謝他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當天,記者共走訪10余戶已經(jīng)脫貧或者正在脫貧的村民。從他們的口中,記者得知呂學軍與臨潁縣多家企業(yè)對接,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找到合適的工作,從而達到脫貧目的。
結(jié)束對貧困戶的采訪,記者終于見到了社西村脫貧路上的帶頭人呂學軍。他表示,扶貧如果只是一昧的給錢,暫時會讓貧困戶脫離苦海,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“扶貧要‘輸血‘更要‘造血’,脫貧既靠政府也靠自己。”呂學軍說。
古人曾說: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。”的確如此,從“造血”到“輸血”的轉(zhuǎn)變,正讓幸福的陽光照進社西村每一個貧困家庭。
責任編輯:黃曉婭